随着夏季的深入,尤其是进入三伏天,并受台风的影响,气候变得多变,时而阴雨时而艳阳,气温时冷时热。很多人发现自己感到疲惫不堪、食欲减退,误以为是中暑,其实是遭遇了“苦夏”。那么,什么是“苦夏”?该如何缓解身体的不适,顺利度过这段阴晴不定的三伏天呢?作为专家,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诊疗中心的医师李震远为您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您轻松度过这个夏天。
苦夏的成因
李震远指出,“苦夏”并非某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外部的暑湿热邪侵袭人体,导致一系列身体机能失调的症状,包括全身无力、精神萎靡、胃口不佳、口中发苦或无味、睡眠质量差,甚至出现腹部不适与轻微发热等情况。中医理论认为,苦夏的核心问题在于“暑湿困脾”。夏季的暑热与湿气交织,抑制了脾胃的正常功能,使得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适合人群与易发因素
脾胃功能弱的人群,如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或腹胀的个体,体质偏虚的老人、儿童和孕产妇等,容易受到苦夏的影响。而平时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的人,也会因适应力差而成为苦夏的高发人群。
苦夏与疲劳的区别
很多人将苦夏与夏季疲劳或中暑混为一谈,但李震远解释说,这三者的概念是不同的。苦夏主要是身体对夏季气候的不良适应,表现为脾胃失调,通常是慢性的,持续一段时间。而夏季疲劳更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身体能量消耗增加所导致的疲惫感。中暑则是急症,需紧急处理。苦夏并不会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如何安然度过“苦夏”?
为应对苦夏,李震远医生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调节饮食和运动,以下是几条简单易行的“度夏”妙招:
饮食调理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莲藕和百合等,尽量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特别是生冷的食物要严格忌口。可以饮用温水、淡茶水或酸梅汤以帮助消暑。若已出现苦夏症状,建议饮用陈皮水或藿香正气水以化湿开胃。如果有明显腹胀,可用山楂和麦芽煮水(妊娠期注意使用)。
适度运动
选择清晨或傍晚凉快时段进行散步、太极或轻松的健身活动,以微微的出汗帮助排出湿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智能使用空调
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6-28℃为佳,避免冷风直吹身体,特别是颈部和腹部。可以在客厅开空调,而让人待在卧室,或者用风扇促使空气流通,同时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规律作息
确保充足的睡眠,最好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若有条件,可以在中午小憩15-30分钟。
穴位按摩
按揉足三里、中脘、丰隆等穴位,可健脾和胃、助消化、化痰祛湿。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感觉微微酸胀即可。
个体差异与注意事项
李震远提醒,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针对不同体质的“苦夏”缓解措施也有所区别。阴虚者需注重养阴生津,而阳虚者应注重温阳散寒。在这个夏季,避免熬夜、过度贪凉和劳累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在面对918博天堂的“苦夏”挑战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