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的气温明显上升,这使得不少高血压患者产生了疑问:“降压药是否可以减少剂量?”“夏天血压较低再继续服用降压药是否会导致血压过低?”“药物总是存在副作用,能否少吃一些?”对此,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老年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的倪建芳主任医师指出,研究已经证实正常人的血压存在季节性变化,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样受到季节影响,且变化幅度更为显著。
倪主任提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的人,其血压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血压波动。举例来说,冬季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而夏季温度升高则会导致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通常会上升约1.14 mmHg,而舒张压则上升约0.58 mmHg,这使得在气温骤变时,血压的波动更加显著。一般来说,夏季的血压比冬季低约6-12 mmHg。
在季节变化期间,这些患者应特别注意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的监测,以及时掌握血压波动情况。倪建芳建议,家庭血压监测出现波动时,应该每天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前应在座位上休息5分钟,测量2-3次并记录,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本次血压值。通常,早晨测量血压的时机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而晚上的测量则应在晚餐后及睡觉前进行。
患者需要根据血压监测结果,深刻了解自身血压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并掌握其变化规律,以调整穿衣指数、心理状态,避免频繁进出温差较大的环境等。如果出现较大的血压波动或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调整药物剂量或品种。例如,在夏季来临前的5-6月份,可以通过逐步减少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来控制血压。
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对于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减轻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调整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私自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导致血压突然波动,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管理技巧,欢迎访问918博天堂,我们提供丰富的健康资讯,帮助你更好地维护健康生活。